close


↑2008/10月的野柳女王頭,在藍天的襯托下更顯耀眼

小時候去野柳剩下的印象就是去海洋公園看海豚表演

裡面還有許多奇特魚的標本

野柳地質公園裡,有著許多奇特的岩石

就讓我們來瞧瞧,這大自然的巧手,如何在這美麗的土地上換化奇蹟


↑如沙畫般的岩石紋路

**野柳地質公園簡介**
自野柳地質公園入口到海岬的末端,長約1.7公里,期間最寬的地方不及300公尺。自基金公路野柳站到海岬的末端,長約2.4公里。野柳地質公園的奇岩是世界奇觀之一。由於海岸延伸的方向與地層及構造線方向近於垂直,外加波浪侵蝕、岩石風化、及海陸相對運動、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,因而產生罕見的地形、地質景觀。


↑天然形成的,這可是很大一片岩石喔!

而今天欣想要推薦給大家的不是著名的女王頭

而是造型也很特別的"燭臺石"

若不是親眼看到,很難想像這石頭怎麼可能會長成這樣

讓人不禁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


↑2008/10月拍攝,寧靜的海面,更讓人看清楚燭臺石的模樣

選好了日子,很幸運的風和日麗

老爹說要去拍"有浪花的燭臺石"

看好了潮汐,帶著美女欣阿母,出發嘍!~


↑2008/05月拍攝的,有浪花打上來的燭臺石

除了燭臺石,有沒有發現一旁有一隻"魚"

大自然真的太妙了,超可愛的!


↑那就來一張,魚被海水沖上岸了。
當地的俚語【鯉魚逆水】是指當海岸邊風浪大時,浪花自鯉魚石背後濺起,猶如鯉魚自大海中逆流躍出一般


↑海水如絲綢般,輕輕的流過燭臺石


↑這景象也是要算好時辰才看的見的呢!

**燭臺石小百科**
■露出燭火:燭火其實就是岩層中的一顆球形結核,顆粒並不大。由於結核比周圍的砂岩堅硬,較能抵抗海水的侵蝕,因此當海水侵蝕掉砂岩時,球形結核便微微突出於地面。


■挖出溝槽:海浪打在結核上,很自然的會圍繞著結核四周流動,於是便逐漸侵蝕掉結核周圍的砂岩,向下挖出一圈溝槽,圓球狀的結核便漸趨成型。


■切割出燭臺:由於結核外圍有一帶環圈,十分堅硬,因此海水便依著這個環圈的形狀向下切割、侵蝕,漸漸雕出圓錐狀的外形,「燭台」便巧妙而生。時間一久,燭台被海水越雕越修長,完成了一座唯妙唯肖的燭台石。



↑一個大一點的浪花,彷彿要把燭臺石吞沒了


↑不同季節,來看到的景觀也換完全不同喔!!

而來野柳最不能錯過的就是最著名的女王頭了

從某一角度觀看時貌似英國伊莉莎白女王頭像,因此而得名。
如此特別的形狀,使得女王頭自此成為野柳的地標,但也讓它飽受盛名之累。除了常年風吹、日曬、雨淋之外,遊客的不當行為也加速了侵蝕的速度,2008年量測頸圍最細的部份約為138公分。


↑女王頭的英姿,正再一點一點的消失

**蕈狀岩小檔案**
■岩層間有兩組破裂的節理,大致垂直於海平面,於是海水容易沿著節理侵蝕,而形成一列列類似柱子的岩柱。


■岩柱的上層是含鈣質的砂岩層,比下方的岩層較堅硬,在同樣的海水波浪、季風及烈日等共同因素作用下,發生了差異侵蝕,上方鈣質的砂岩層較耐侵蝕,而下方的岩柱較容易被侵蝕,久而久之,形成上粗下細的蕈狀岩。


■蕈狀岩受到持續的板塊擠壓作用,逐漸隆起而脫離海水面,一旦脫離海水面受到不斷進行的風蝕、雨蝕等大自然作用,便慢慢形成現在所見的蕈狀岩,而且會繼續接受大自然的雕塑。



↑這一群,也都是跟女王頭一樣屬於"蕈狀岩"

炎炎夏日,不訪到海邊走走

但是還是要注意防曬唷!!!^Q^...


*********
野柳地質公園
http://www.ylgeopark.org.tw/

到野柳交通(開車、大眾)<<點我去看>>

**********


欣爹舊圖拍攝時間2008/05&10月份
使用相機PENTAX K10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欣Hsin 的頭像
    欣Hsin

    欣~碎碎念

    欣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